前言

![](http://i.imgur.com/d3Y6ghH.jpg)

「公益觀察」是新的嘗試

歲末年終,又到了回顧與展望的時刻。不管是討論全球社會經濟焦點的「全球展望」(世界經濟論壇),針對全球各國進行慈善調查的「全球慈善指數」(Charity Aid Foundation ),或是具體預測未來公益部門來年發展的「公益與社會經濟藍圖」(Foundation Center),都在反思即將結束的這一年所走過的路,從或顯明或幽晦的徵象裡摸索未來的方向。

台灣目前公益部門的年度報告,多是針對組織「服務及財務」的工作報告,較少針對「議題」持續性地發表研究。公眾對議題的認知因而受限,缺乏整體及持續的關注,也較難深度參與並協力解決社會問題。因此台灣公益責信協會今年提出這份「公益觀察2014」,從宏觀到微觀、社會經濟到公益、從國際到在地,從各式素材及資料彙整我們的觀察,希冀抛磚引玉帶來更多的討論及參與。

更重要的是,我們試著指出公益事務的時代意義,勾勒快速變動下的多元樣貌。例如公益組織的責信(accountability),已不再只是過去常被提及「公益組織應該對捐款人負責」的觀點,而是在全球化及數位化浪潮底下,不得不然的重大趨勢。「公開透明」已不見得有加分效果而是最低標準,台灣公益組織如何調適過去的保守心態及做法,關係著未來成長的可能性。同時政府及公民也應給予適度的支持及正確的理解,也才能提升公益效能、使永續發展成為可能

不足之處

做為第一次的嘗試,這份報告顯有不足之處。一方面架構及內容可能還不夠通暢嚴謹,需要更多檢討調整;另一方面,做為關注公益部門僅有三年的公民而言,撰寫這樣的報告不免多有力不從心,觀點過於單薄;此外,這份報告側重責信議題,對於未來趨勢影響各式社會議題及組織的分析不免不夠完整細緻。

最後,身為一個公民團體,公益責信協會關注的是「支援性」而非「直接服務」的議題,也就是「公益組織的財務透明及組織治理,希望成為利害關係人的有效溝通平台」。但也正因如此,我們自知必須更廣泛而全面性地理解公益部門在社會經濟所扮演的角色,並深入傾聽各個組織在不同議題上的努力及為難之處,正是我們最大的不足與需學習之處。我們會持續自我要求,期望將來提出更有力具體的說明及洞見,並以具體行動推動公益部門的改變。

歡迎讀者們提出指正及建議,來信請寄:

公益責信協會 理事長暨創辦人:余孟勳 Simon

封面設計:盧昱秀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Last updated